1月10日讯,1月9日,中国足协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消息是,中足联即将正式成立,这一期待已久的举措标志着中国足球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化。《体坛周报》特约评论员傅亚雨对此发表了看法,他希望中足联能够真正代表联赛和俱乐部的利益。

随着中足联的成立,中国足协手中的最大盈利来源也将从法律层面上逐步脱离其掌控。这种切割无疑让人感到不舍,尽管中国足协仍以36%的股份成为职业足球联赛最大的股东。从公告内容来看,我们可以读出一种对“管办分离”进程加快的不安情绪。那么,在这场变革中,“谁来管理?谁来运营?”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根据中国足球的发展纲要,理应使得协会与职业联盟处于平级关系,但这样的结构又该如何运作呢?

希望中足联真正维护联赛与俱乐部的利益,促进健康发展

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有些人的冷嘲热讽以及悲观失望并不可取。在考虑我们的特殊性和客观现实时,可以回顾一下目前情况:虽然中国足协已经实现了与体育系统脱钩、转型为民间社团,但它能否独立自主地全面管理国内各项事务却值得怀疑。当初所提及的“脱钩不脱离”,如今已经演变成白纸黑字的新格局——由体育总局主抓主管、教育部支持配合,而具体执行则交给中国足协及地方协会,同时还需其他相关部门协调推进。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中国足协似乎仅扮演一个执行者角色,并固执坚持作为职业联赛管理者的位置,这一点颇具戏剧性。

希望中足联真正维护联赛与俱乐部的利益,促进健康发展

然而,无可奈何的是,职能上的确出现了较大的调整,现在专业性的职业赛事已开始渐渐摆脱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控制。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意味着这些参与者就拥有完全自我治理权,他们不过是换了一位新的监管方罢了。如前所述,让所有参与者自己去进行大规模治理显然是不可能且不切实际的。目前,对待中 足 联 以及全新权力架构,我们更应该采取观察态度,还远不到下定论的时候。期望未来,中 足 联 能够真实地反映各个俱乐部和整个行业 的利益,更好认识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以及推动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