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国立西南联大的历史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成立于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位于昆明。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许多北方和沿海城市的高校为了保存教育精华,纷纷内迁。在八年的抗战期间,有超过10所高校迁入云南,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该校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而成。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暂时迁至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并于同年10月25日开学。1938年4月,学校西迁至昆明,并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正式上课,共设有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学院及26个系。该校聚集了许多著名专家和学者,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坚守严谨的治学态度,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高等学府。西南联大在8年中毕业约2000名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为中国的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1946年,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解散,三校分别迁回北京和天津恢复办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自1938年5月4日开课,至1946年5月4日结束,共历时8年。尽管条件艰苦,西南联大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著名校友

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谢玮、邓稼先、黄昆、彭佩云

著名教师

吴大猷、周培源、王竹溪、梁思成、金岳霖、陈省身、王力、朱自清、冯友兰、吴有训、陈寅恪、沈从文、陈岱孙、闻一多、钱穆、钱钟书、费孝通、华罗庚、朱光潜、吴晗、赵九章、李楷文、林徽因

谁知道国立西南联大的历史,西南联大成立的历史背景

西南联大纪年表

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在岳麓山下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并于次年4月迁至昆明,同时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5月4日举行结业典礼,并在7月31日宣布结束,共计在云南8年。

校庆日

1937年11月1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这一天作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庆日。

校训

刚毅坚卓。

校歌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史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别离,绝檄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春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谁知道国立西南联大的历史,西南联大成立的历史背景

校风

民主自由、严谨求实、活泼创新、团结实干。

专业设置

西南联大设文、理、法商、工、师范五学院,共26系,并有先修班和体育部。

师生

西南联大在8年中共计教职员工300余人,其中不少都是各学科的泰斗与顶尖专家。学生注册近4000人,其中前后授予学位的学生也有不少成为了院士与国家的领导人。

校舍

西南联大最初租用了多个场所作为校舍,后在昆明市西北角设立了新的校园。至1939年,新校舍落成,具备基本的教学和生活设施。

联大学生参军

在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共计834名学生参军,很多学生参与了远征军和空军,展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

西南联大的历史有多久?

西南联大仅存在8年,但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杰出的人才,对中国教育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谁知道国立西南联大的历史,西南联大成立的历史背景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于1937年,位于云南昆明,校训为“刚毅坚卓”。

西南联大成立的历史背景

西南联大成立于1937年,其历史背景包括抗日战争爆发和国共合作等因素的交织,促使了这一教育机构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