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创办时间
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创办于1995年,当时称为甲A联赛,最初有12支球队参与,其中大部分来自军区的篮球队,如八一队、济南军区队和沈阳军区队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军区球队逐渐退出了CBA联赛。
起初,CBA实行升降级制度,每年联赛的最后两名队伍降入甲B联赛。然而在2004年,升降级制度被取消,2005年开始实施准入制,并从此沿用至今。同时,甲A联赛在2005年正式更名为CBA。实施准入制后,CBA的参赛球队逐步增加,初期扩展至18支,并在2015年再次扩军至20支。
CBA模仿NBA设立了季前赛、常规赛和季后赛,比赛时间通常从每年的10月持续到次年的4月,最终通过总决赛决出总冠军。
截止到2021年,共有七支球队获得过CBA总冠军,它们是广东队、八一队、北京队、辽宁队、新疆队、四川队和上海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八一队因特殊原因于2020年宣布退赛,而广东队则是夺冠次数最多的球队。
经过多年的发展,CBA日益成熟,赛事轮次增多,比赛精彩程度也显著提升。近年来,有许多优秀的年轻球员通过选秀大会实现了他们的CBA梦想,这对中国篮球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近几个赛季中,因应疫情,CBA采取了赛会制的形式,这既满足了球迷观赛的需求,又确保了防疫安全。随着疫情的缓和,CBA也逐渐恢复了对观众的开放。我们希望CBA未来能持续向前发展。
CBA发展历程
1995年,CBA(甲A联赛)创办时有12支球队参与,同时每年联赛最后两名降入甲B,而甲B的前两名则升入甲A。在最初的12支球队中,有一半的球队来自军区篮球队。随着CBA的引入外援,除了八一队外,其他军区队因没有外援而被称为“升降梯”,每年都有球队升级和降级。
空军队在1998年解散,之后因裁军令众多军区体工队也相继转型。沈阳军区队变更为浙江广厦,济南军区队则成为青岛队。
自2004年起,甲A联赛取消了升降级制度,2005年改为准入制,并正式更名为CBA。同时,东莞新世纪、浙江广厦、天津荣钢和青岛双星等队伍先后通过准入制进入CBA,联赛规模逐渐扩大至18支。
2013年,四川队获得参赛权,CBA重新回到18支球队的规模。2014年,联赛再次扩军至20支球队,并确认江苏同曦和重庆翱龙加入CBA联盟,成为CBA历史上球队数量的最高纪录。
关于中超联赛
中超是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起始于2004年,由中国足球协会组织并运营。其前身是1989年成立的中国足球甲级A组联赛(甲A联赛)。中超被认为是全亚洲最具竞争力的足球联赛之一,平均上座率也很高。根据国际足球历史和统计联合会2017年的排名,中超联赛在世界排名第36,亚洲第三。中超的冠军将获得火神杯。
自2006年开始,中超参赛俱乐部稳定在16支;2022赛季,中超扩军至18支,采用“升3降3”政策,而2023赛季则改回至16支。
中超的标识是由广州美术学院的学生梁长伟设计,标志以中国戏剧脸谱的手法将“CSL”变形融入一个燃烧的火球,象征着中超联赛的激情与活力。
成都足球的发展史
成都位于四川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天府之国”。在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的后主王衍对于踢球非常痴迷,他在位期间即使作为一个皇帝,依然无视规则,成为一个“球霸”。尽管统治时间很短,但他对于球场的热爱却影响了成都人对这项运动的热情。
成都的职业足球在1992年时,四川全兴队和成都五牛队的成立带动了当地的足球发展。虽然经历了市场的起伏,成都的青少年足球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通过成都市足协的组织,青少年足球活动得以深入开展,为中国足球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年轻人才,这其中就包括前往法国和英超俱乐部培养的球员,充分展示了成都在青少年足球方面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