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沙书院学校成就

喇沙书院被誉为香港传统名校之一,以卓越的学业成就和丰富的课外活动闻名。在学业方面,喇沙书院屡创佳绩。从1993年全港首个文科十优生的诞生,到2003年会考中501个优的成绩,刷新香港的纪录。2005年的会考中,三名学生获得十优,六名学生获得九优或八优,充分展现了学校在学术上的实力。

在课外活动方面,喇沙书院同样表现出色。学校在文化和运动比赛中屡获殊荣,曾八次胜出联校中文辩论比赛,四次赢得香港电脑奥林匹克竞赛学校大奖冠军。学生积极参与演说、戏剧、音乐等文化活动,展现多才多艺的一面。在体育方面,学校在羽毛球、田径、篮球、越野跑、剑击、足球、曲棍球、壁球、垒球、游泳、乒乓球、网球和排球等项目中均有卓越表现,曾包办九龙区的校际羽毛球比赛冠军。

喇沙书院不仅在学业和体育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在文化活动上也有卓越表现。学校重视传统,积极传承历任校长和校友的言行。学生和校友的成就使学校获得了荣誉,许多校友也返回学校任教,以发扬传统。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学校,如在大型校际比赛中组建支持团队,高声呼喊口号、齐唱校歌及挥动校旗,以此鼓舞士气。此外,学生还设计横幅、传单和贴纸,满城展示和分发,表达对学校的热爱和支持。

在信仰方面,喇沙书院的学生保留了祈祷的传统,每天三次由班主任或信仰天主教的学生带领进行祈祷,包括天主经、圣母经以及特有的“二颂二答”。这形成了学生和校友之间共同的文化符号,体现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信仰精神。

扩展资料: 喇沙书院 (La Salle College) 是香港著名的男子天主教中学,成立于1932年,由喇沙会修士创办,位于九龙城区。

喇沙书院学校成就,喇沙书院的刊物

喇沙书院校内组织

喇沙书院旧生会 (LSCOBA) 是一个由全球喇沙书院校友组成的组织,致力于支持学校,并已募集大量资金改善校园环境,建立广泛的人脉网络,提高学生素质。到2005年,会员数量达5236人。

喇沙书院学生会 (LSCSA) 由全校学生组成,其内阁成员由二年级及以上的学生选出,负责组织各类活动、维护设施和学生支持等。每年举办圣诞舞会和天才表演等活动。

由于学校设施超出香港一般中学标准,政府未提供额外资助,1992年喇沙基金会成立,帮助维护设施。校长由喇沙会修士担任,非修士校长刘炜坚博士在2004年上任,2006年因私人原因辞职,王仁杰先生随后被任命为校长。历任的校长中多位是喇沙会修士,自1932年至今。

学生会和社团成员佩戴特定徽章以显示身份,组织成员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为学校及学生带来积极影响。喇沙书院通过其组织结构,不仅保持了优质的校园设施,也确保了教育质量,培养了大量人才。

喇沙书院学校成就,喇沙书院的刊物

扩展资料: 喇沙书院 (La Salle College) 是香港著名的男子天主教中学,于1932年由喇沙会修士创立,位于九龙城区。

喇沙书院历史

喇沙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当时在漆咸道设立小学。九龙迅速发展,对学位的需求增多,促使修士们考虑兴建新校舍。1920年代末,购得界限街土地以发展新校舍。1930年校舍奠基,1931年承办八班共303名学生。1932年正式开幕,由七位修士管理,艾玛修士为首任校长。

艾玛修士任内,学生人数从14班540人增至1939年的1060人,但二战期间校舍被征用。战后,卡西安修士筹划重开,迅速招收新生。虽然校舍被再次征用,学校在临时校舍中继续运作。为纪念两位修士,对学校的贡献,新校舍于2006年命名后开幕。学生人数继续增长,学校于1970年代拆除旧校舍,重建现代化的新校舍,并于1982年由港督开幕,设施不断改善并扩展。

扩展资料: 喇沙书院 (La Salle College) 是香港著名的男子天主教中学,由喇沙会修士于1932年创立,位于九龙城区。

喇沙书院学校成就,喇沙书院的刊物

喇沙书院的刊物

香港喇沙书院有多种优质出版物,展示校园文化和学生才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本刊物为:

《The Lasallite》,是一本由校编辑部策划的年度校刊,收录学生研究成果,展示学院学术成就,是了解学院动态的重要窗口。

另一份是《喇沙学生》(The Lasallian),由学生会印务部发行,包含新闻、特写、艺术作品及学生观点,是校园文化活动和声音的体现。

这两份刊物不仅丰富了喇沙书院的教育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提升媒体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平台。

扩展资料: 喇沙书院 (La Salle College) 是香港著名的男子天主教中学,由喇沙会修士于1932年创立,位于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