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正在履行法律责任,法院还要强制执行,这种行为合法吗?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各方缺乏沟通造成的。
通常情况下,在判决生效后会有一个履行期限。在此期间,申请执行人无法要求强制执行。
一旦这个期限过后,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根据申请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被执行人已经在履行义务,建议尽快与法院执行局联系,执行法官会进行调解。
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被强制执行是什么
法院的强制执行是依据法律裁决对被告人采取的措施。这是法院执行人员按照法律文书要求强制被申请执行人完成某项行为的特殊手段。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如果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中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其应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须留足执行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扣留、提取需依法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及金融机构需配合。
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等,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同级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对执行行为有异议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法院需在十五日内审查并作出裁定。
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申请执行书自人民法院收到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法院可责令执行或自行执行。
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法院在十五日内需审查并作出裁定。
对于法律强制执行过期后,还有什么法律问题?
如果债权人没有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律将不再保护其债权。
反之,如果在期限内申请了强制执行,那就要及时履行义务,否则可能面临拘留和罚款。
超过了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生效法律文书还能向法院申请执行吗
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规定:
第四百八十三条:申请执行人超过时效期间申请执行的,法院应受理;如被执行人对此提出异议且成立,法院将裁定不予执行。
被执行人已履行部分义务后,以不知时效届满为理由要求执行回转的,法院不予支持。
第四百八十四条:如被执行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未按传唤出庭,法院可强制其到场并及时进行询问。
第四百八十五条:法院有权查询被执行人的身份和财产信息,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协助。
第四百八十六条:对被执行财产,法院须依法查封、扣押、冻结并不得擅自处分;对银行存款等可直接扣划的财产,扣划裁定具有冻结效力。
以上内容参考了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