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父母总是把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这与我国的传统观念有很大关系,父母过于看重孩子,导致他们无意识地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从而产生这种现象。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常常告诉我们要认真读书、考好学校,希望我们将来能出人头地。一些控制欲较强的父母甚至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规划来走。虽然这看似是出于爱,但这种爱往往夹杂着自私和强烈的个人情感。我们都知道父母是为了我们好,但当他们只是要求我们遵循他们的想法时,就会导致失望。若未能达到他们的期望,他们甚至会指责我们,让我们感到对不起。为什么父母总是将他们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呢?以下是几个可能原因:
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父母因希望孩子少走弯路,作为过来人的他们自然想为孩子的未来规划。尤其在普通家庭中,父母会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实现自己未能完成的目标,或是通过孩子的成功来为自己争光。这种观念几乎所有父母都会持有,事业成功的父母更希望孩子超越自己,因此对孩子的要求更加严格。
二、过于重视孩子
在一些情况下,父母在危急时刻甚至会为保护孩子的安全牺牲自己的生命,因而他们把孩子视为比自己更重要,所有精力都转向孩子身上。渐渐地,父母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即使有些想法实际上是错误的,仍然会强加在孩子身上。但是,孩子并不需要这种窒息的爱。
父母的爱并没有错,甚至是好事,但他们不应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不应因为你是他们的父母,就要求孩子按照你们的想法去生活,成为你们理想中的人。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规划自己的生活和追求自己的梦想。过多的干涉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例如,我的朋友生了二胎,老大上幼儿园,老二还不到一岁。她现在是全职太太,丈夫一个人外出工作,经济比较紧张。她在一次聊到未来时说,希望两个孩子争气,不要让她失望。我当时听后感到震惊,觉得她应该更关注如何改善家庭的处境,而不是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发展是未知的,早早就将所有期望压在他们身上,真的好吗?
重男轻女会对子女产生什么影响?
1. 总是无止尽地让女儿赚钱来补贴儿子。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父母认为榨干女儿是理所应当的,女儿的存在仅仅是为了补贴儿子。
2. 认为只有儿子才能传宗接代,没有儿子是一生的遗憾。重男轻女的父母觉得生女儿没用,只有生了儿子才能在家庭中抬起头。
3. 在需要钱的时候,会说“我们是一家人”,可在利益分配时又说“毕竟你是外人”。某些父母需要用钱的时刻时,会直接向女儿要钱,却从不向儿子求助。然而,一旦有好事,总是毫不犹豫地给儿子,完全不考虑女儿。
重男轻女父母年老后的结局
一:儿子不孝顺,女儿不愿意管。重男轻女的家庭培养不了孝顺的子女,受到宠爱的儿子往往伴随缺乏责任感,成年人后也未必能承担责任。
二:儿子孝顺但缺乏能力。被父母过于呵护的孩子通常心智不成熟,即便他们孝顺,也未必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这样父母的晚年生活也不会幸福。
结婚之后我才明白:我在娘家人的眼里,不过是个提款机,我该怎么办?
听过一句悲伤的话:“女孩长大了,就没有家了。”开始我以为这是个夸张的说法,但婚后才明白其中的含义。很多女生在结婚后对未来充满期许,但现实却时常令人失望。
一旦踏上婚姻的道路,发现母亲将我视为提款机,让我对婚后的生活感到无能为力。一开始总是有人问我要钱,而当我需要帮助时,反而没人支持我。我逐渐意识到,已婚女儿被当做提款机,是非常不幸的事情。
对我来说,已婚女儿的角色被利用是对人际关系的极大伤害。不论是婆家还是娘家,似乎都不愿意给予我支持。不断的金钱要求使我的婚姻和家庭关系变得岌岌可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感到窒息,但又无能为力。
为了一位在家庭中有责任感的女性,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生活。反而应该选择脱离这种压迫,勇敢面对生活,过上理想中的生活。
我们在父母的眼里,到底是什么?
我们表面上似乎不缺衣食,有父母的庇护,但内心承受的压力却无人知晓。即使外表光鲜亮丽,内心却可能充满无所适从。
这份复杂的关系提醒了我们,在长大后,也许不是父母一厢情愿地保护了我们,而是我们在试图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
孩子不随自己心意,父母也没必要发脾气,为什么这么说?
有些父母不自觉地将金钱至上的观念灌输给孩子,让他们以为金钱是必要的。一旦传递了这样的观念,孩子会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变得难以交朋友,甚至可能在社交中造成负面影响。
在家庭中,家长的容忍反而可能会导致孩子变得自大。合理的引导,适当的约束才能帮助孩子在现实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