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讯,《足球报》近日报道了中超球员的人员流动情况。根据一位经纪人的采访,国内球员在寻找新球队时的基本诉求是“有比赛可踢”。
文章指出,现在球员的年薪大约仅为金元足球时期的20%至30%。中国足协规定国内球员税前薪资上限为500万元。在中下游俱乐部,能够获得顶薪待遇的本土球员屈指可数,而中上游俱乐部则略多一些。一些俱乐部还会增加附加条款,如果能满足这些条件,就可以达到顶薪标准。目前,稳定发放工资已成为许多球员更看重的重要因素。
其中一名经纪人表示:“过去三年,每年都有俱乐部解散。现在国内球员找队伍,只希望能有机会参赛。然而,不少仍然面临欠薪的问题,包括之前未追回来的拖欠工资,他们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一种无底洞。因此,无论如何,再选择新的团队都不会考虑存在欠薪风险的地方。”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足协对准入门槛实施严格把控。虽然最近两年来,各个俱乐部持续缩减预算,但市场正逐渐回归稳定。“其实减少预算并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财务状况要稳健,并按时支付工资,”他补充道。
在即将来临的冬季转会期内,中后场位置上的国产优秀选手需求依旧旺盛。这位经纪人提到:“很简单,由于外援占据了前场的位置,那些具备实力且具有流动性的中后卫、后腰和边后卫都会非常抢手。”与此同时,中下游俱乐部发现引进高水平本土人才变得困难,对于那些稀缺而优秀的新星,这类球队也往往缺乏竞争力。而不知名的小牌选手又难以激起他们兴趣。
此外,经纪人认为,“很多人说中国职业联赛中的玩家差别不大,因此在招募时干脆一点,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挑拣。不如留出更多时间进行磨合,把精力集中于提升技战术体系,因为足球毕竟是一个集体项目,有时候与其押宝某单独个体,还不如更加关注整体表现。”
不少业内人士预感,到明年的联赛可能再无真正意义上的中游球队,将只剩争冠区与保级区之分。他们尤其担忧,在保级区域,从明年开始所有队伍势必全力以赴,使整个形势变得相当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