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讯 据“北青体育”报道,2025赛季中超及其他各级国内职业联赛的财务规定,包括“球员限薪、俱乐部限投”等条款,与过去四个赛季保持一致。然而,由于当前足球大环境的不利影响,即使没有加码的“限薪令”,各级俱乐部也难以在引援上不计成本地进行投资。选帅和引援消费降级已成为趋势。
北京时间12月25日凌晨,巴西圣保罗足球俱乐部官方宣布,他们已经签下现年33岁的前巴西国脚奥斯卡。这一举动意味着奥斯卡与他的老东家——中超上海海港正式分道扬镳。同时,27岁的阿根廷外援巴尔加斯也将离开海港。对于刚刚获得联赛和杯赛双冠荣誉的海港队而言,这两名球员的出走无疑是一次重大损失,但在中国足球经历新一轮反腐风暴以及严格执行“限薪、限投”的背景下,各职业俱乐部都不得不遵守法律法规,不敢冒险进行超标引援。
早些时候,有传闻称,新赛季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球员工资限制的管理。但根据上周北京召开的职业联赛工作会议的信息显示,新赛事规则总体稳定。在即将落实职能分离的新体制,以及全新的“中国足协”挂牌成立临近之际,中国足协希望能够顺利交接相关工作给新的管理机构。
据了解,在2025赛季三级职业联赛中的财务约定指标依旧沿用过去四年的标准。例如,中超仍然执行自2020年发布以来的一系列财务要求:每家中超俱可以年度总支出不得超过6亿元人民币;本土球员单个季度个人税前收入不能超过500万元人民币,而外籍球员则为300万欧元,总额不得高于1000万欧元。
尽管目前并未实施传闻中的“限薪加码”,但由于资金压力较大,加之之前几个季度面临着欠薪等问题,大多数球队在投入方面显得更加谨慎。一些像崔康熙(泰山)、斯卢茨基(申花)和穆斯卡特(海港)这样的教练,其年薪均超过百万欧元,但这类情况并不普遍。而本土教练整体待遇水平远低于外籍同行。
关于外援,各 club 的目标逐渐转向性价比更高的人选。例如,有消息称申花有意签下一位身价仅90万欧元的巴乙前锋米内罗,以替代马莱莱的位置。虽然这些传言尚待确认,但可见,高价外援已不是许多中超球队首要考虑的问题。不少团队甚至倾向吸纳那些自由身或熟悉中国市场的玩家,比如帮助三支不同队伍成功冲超级的大连英博加盟者穆谢奎。这种做法既省去了一些复杂流程,又降低了风险,同时节约了成本。从客观角度看,“金元退潮”后,中超乃至整个国内专业联盟正趋向更加审慎,更换人员时必然出现消费降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