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讯 针对近期足协主席宋凯“明年管办分离了,联赛我也不管了”的言论,媒体人葛爱平在《东方体育日报》上发表专栏文章进行点评。他指出,“管办分离”必须有真正的法律或监督保障作为支撑。
在央视《足球之夜》节目中,中国足协主席宋凯表示:“明年开始,中国足协只负责国家队、青训及社会足球,而将实现管理与运营的分离。”对于这一表态,我持赞同态度,但仔细想来,这一过程并非简单。
实际上,“管办分离”的呼声已持续数十年。每位新任足协会长都曾提出类似主张,却始终未见实质性变化。在中国职业联赛尤其是中超联赛中,各项事务最终仍由足协高层决定,其难度可见一斑。
造成这种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利益问题。特别是在中超这样一个涉及大量经济利益和资源配置权力的平台,控制这些便意味着掌握了一块肥肉,同时也是资金流入的重要渠道。如果拥有这样的权力,很少有人愿意轻易放手。此外,即使存在独立的商业化运营机构,如今的中超公司,在实际运营和管理上的独立空间依然存疑,如果仅为执行机关,则形同虚设。
相较于国外成熟的职业联赛体系,中国现阶段尚显薄弱,并无法完全承接相关管理职能。同时,就算管理层不断强调要推行“管办分离”,但缺乏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与监督机制,使得即便涉事人员意图良好,也很难落实改革措施。因此,我欣赏宋主席所表达出的美好愿望,但希望与现实之间还需明确且强有力地执行环节,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为了确保“管办分离”顺利实施,我们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各方职责,加强职业联盟机构功能,并接受市场及公众监督,以此逐步推动改革落到实处。因此,尽管宋主席怀着积极期盼,但中国足球几十年来的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问题亟待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出坚固而坚定的新政策,从制度角度巩固与完善这场改革,让专业、市场化运作成为常态,不受任何干扰,同时务必接受来自公众方面的信息反馈和监管。换句话说,中国职业联赛应走向不同以往却又符合国际标准的发展道路。那么,现在的问题是: 足协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去推进这样的变革?否则,仅凭一句慷慨的话语,将来的兑现恐怕会面临重重挑战。中国足球多年的发展无进展,其中诸多症结正源自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