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讯 在探讨中国足球青训问题时,记者梁宏业撰文指出,虽然国家队球员转型为青训教练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但优秀运动员并不必然成为出色的教练。央视《足球之夜》节目报道了宋凯在近期中国足球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他提到,有文章认为,当一个行业面临困境时,将注意力集中于青少年培养始终是正确的选择。他还表示,职业运动员退役后如果未能从事青训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就不能担任职业球队的教练。
对此,梁宏业进一步评论道:目前足协似乎对“无为而治”和“有为而不治”的概念理解不足。“无为”意味着不要过分追求理想化的发展,而应遵循客观规律。例如,要让一棵树茁壮成长,并不是通过用铁丝固定枝干来强迫它朝某个方向生长,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浇水和驱虫等关怀即可。
尽管国脚们投身于青训领域确实具备积极影响,但是否所有技术高超者都能够胜任教学呢?如穆里尼奥、贝尼特斯与贝尔萨等众多名帅中,不乏曾经并非顶尖球员的人物;反之也有克鲁伊夫、瓜迪奥拉、安切洛蒂及齐达内这样的杰出球星兼成功教头。因此,在提升土壤质量方面,仅靠金钱支持是不够的。如果缺少真正上进心,就容易导致赌球或假球现象滋生。在良好的环境下,通过真实实力脱颖而出的机会才能得到保障,无论是不是国脚身份,都应该允许其发挥潜能。
此外,目前外援政策放开的措施又传递出了什么信息呢?显然,高水平外援需要更多投入,这可能加剧本已经济捉襟见肘的中超俱乐部之间的不正当竞争。目前市场状况已经相当混乱,还有多少玩家因薪资纠纷无法解决却仍被允许参与比赛。这种鼓励恶性竞争的方法真的可行吗?其实关键还是要专注于自身优质人才培养的问题。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只要存在短视行为,其结果就绝不会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