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讯,围绕明年联赛的准入问题,目前各方关注度颇高。马德兴在其文章中指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最不可取、也是最应当放弃的,就是“递补”这一说法。
竞技体育和竞技足球的核心本质是什么?就是优胜劣汰!抛开其他各种场外因素,竞技体育与足球追求的是胜利,而成绩则是首要目标。因此,在职业足球联赛中设有升降级制度,这正是“优胜劣汰”的具体体现。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职业联赛却一直存在着所谓的“递补”。这实际上是在破坏职业体育与专业足球的发展。
纵观世界足坛,没有哪个地方会出现“递补”的现象。在成熟的职业联赛中,例如邻近国家韩国和日本,以及欧洲强国,他们都不存在这种情况。而中国三级职业联赛几乎每年都有关于“递补”的讨论。
在中国足球管理者看来,顶级联赛必须保持16支参赛队伍,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需要凑齐这个数字。如果某些因竞争力不足而降级的球队,也能被迫重新进入比赛,其理由往往归结为赞助商合同中的要求——即需达到一定数量的赛事,否则将遭遇经济损失。此外,从日常赛事管理来看,两两对阵更便于操作。但这样的做法忽视了“优胜劣汰”这一核心原则。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中国职篮球水准始终难以提升,因为那些滥竽充数之队无法通过正常机制被淘汰,中超、中甲及中乙均如此,各个等级联盟内充斥着众多实力较弱队伍。
事实上,即使取消了"递补",当前16支中超球队若变成12支、10支甚至8支,也是完全可行。在主客场双循环制下,可以调整为三循环或四循环,以确保比赛场次。不论是奇数还是偶数球队,如15或13只,通过增加季后賽等方式同样能够解决问题。只有让已经降级团队意识到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并且真正感受到痛苦时,它们才可能认真加强俱乐部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职篮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