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早些时候,赵维伦决定加盟OTE联盟,借此机会向美国篮球界发起冲击。然而,这一选择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因为OTE联赛尚不够成熟,仅成立三年,其球员主要为16至20岁的青少年,因此被视为“网红联赛”。大量曝光和母公司对流量的重视,使得OTE更像是一场大型篮球真人秀,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职业篮球联赛。作为国家队未来后场的重要人选之一,对于赵维伦而言,在这样的环境中打球是否真的能带来帮助与提升呢?曾凡博在点燃队时都很难获得足够表现机会,那么赵维伦又能有所斩获吗?
抱着怀疑态度,我开始关注赵维伦在OTE的表现。但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对这项赛事有了新的理解。
坦白说,如大家所担忧的一样,OTE比赛水平确实有限。尤其是在NCAA允许大学直接支付给球员薪水后,以前颇具吸引力的十万美元底薪也显得不足。目前来看,参与新秀预测榜单的新星几乎没有来自OTF。而尽管如此,该联盟仍然拥有一定数量的人才储备,例如Meleek Thomas、Bryson Tiller等五星高中生,以及Adam Oumiddoch、Tyler Jackson等四星级别年轻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截至目前,为球队出战八场全是首发身份,并且每场平均28.3分钟上场时间里贡献13.7分2.8篮板6.3助攻(助攻失误比2.1),投篮命中率48.3%,三分命中率45.8%的成绩,对他来说算是不小的进步。不过遗憾的是,他所在球队仅取得1胜8负的不佳战绩,目前排名垫底。
然而,更重要的是数据背后的发展:在OTA比赛中,赵维伦不断修正自己的短板。他过去以得分见长,但组织能力相对较弱;虽然国内粉丝常将其称之为“小库里”,但实际上他的风格与乔丹·普尔更接近。例如,在2022-23赛季意大利乙级联赛期间,他平均17.3分、4次助攻及42%投篮命中的数据显示了这一点。今年六月,中国国奥外籍教练安东尼提到:“他擅长运用自身优势进行终结,但传球和防守方面还有待加强。”
现如今,通过努力训练和磨炼技术,不可否认的是Zhao Weilun已逐渐转型,从原本偏重于个人攻击变成了一名传控兼顾的传统后卫。在最近九轮比赛中,他不仅有过数次超过20分,还两次送出双位数助攻,目前排在联盟第二的位置,大部分时间内认真执行战术,与队友配合默契。这种变化令我感到惊喜。
(以下展示一些分析)
- [两个失误镜头]:
- - 充分说明进步不是一蹴而就
- - 出球存在问题,多因身材限制
- [预判夹击]: - 鉴别敌方意图并有效转换进攻
其他画面展现了他的直塞技巧以及挡拆配合,都显示出了良好的意识。 此外,让人乐观的是,即使面对质疑声浪, 在防守端,Zhao Wei Lun同样展现出了卓越潜力。虽说OTS整体强度存疑,但从多个角度看, 他对于防守概念已达到同龄人的优秀水平,比如及时协作补救、防止错位等等。 不过,即便表现不错,他们为何会处于倒数第一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冰心团队遭遇了一定运气不佳的问题——他们输掉的大多数比赛都是微弱差距。此外,由于缺乏超级天赋选手,相应实力自然受到制约。而另一边厢,看似完美的数据,也可能掺杂不少因素,包括例如Akai Fleming这样无法稳定输出火力伙伴。因此这些条件结合起来反映出的结果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其中原因。 归根到底,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就可以发现即使当前竞争激烈程度低迷,却恰好成为适宜Zhao Wei Lun成长的平台。不论怎样,在ICE TEAM这个舞台上,有充足上阵机会,加之高战略地位,无疑大幅提高锻炼效果,这是CBA或其它海外俱乐部所不能提供给予支持。同时主教练Norm Richardson对此持积极态度,当看到Zhao魏lun摔倒却依旧信任增权策略时,可以想象若干回报等待着自己去赢取成功! 最后总结一下:无论如何,只要继续保持学习热情,再加以实践演绎,将能够实现更多突破!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后体工队长”,获取更多NBA、CBA相关内容评论及人物专访!
(文/ 枪の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