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场均12.8分、5.5篮板和1.3抢断,是U19国青队的得分王,也是杨瀚森之外的重要球员。身高2米06的他在比赛中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不仅能持球突破,还拥有稳定的三分投射。这位兼具身体天赋与技术的大号前锋,让人对他的未来充满期待。

当我们看到他在NCAA赛季中的表现时,自然感到兴奋。在赛季初,他经历了四场比赛,平均只得到6.5分和1.5个篮板,每场得分都未上双。然而,在对阵福特汉姆大学和梅西赫斯特大学后,他连续两场得到了超过10分,使个人数据提升至每场8分及2.7个篮板,这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这名年轻球员的存在价值。

“再创新高:你是否准备超越马健的传奇?”

这是王俊杰为旧金山大学(USF)效力的第二个赛季。他的数据较去年有明显提高,其中包括:得分从2.8升至8;前场篮板从0.5增至1.8;命中率由43%提升到62%;而三分快速上升,从32%涨到41%。这些显著增长的数据表明,他更加积极地进攻,并主动寻找身体对抗。例如,在面对梅西赫斯特大学的一战中,就成功争取到了五个前场篮板。

“再创新高:你是否准备超越马健的传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罚球次数增加,但他的罚球命中率却只有59%,这可能是由于频繁进行身体接触导致手感下降所致。不过,在正常运动情况下,可以放心地依赖于他的投射准度。今年一半以上出手来自外线,而41%的三点命中率使教练愿意给予他更多开火权。因此,即便是在转换反击过程中,王俊杰也被允许尝试一些追身投射。

本赛季,相比于菜鸟年,王俊杰在USF打得更灵活,以往球队将其定位为传统低位大前锋,而现在则给了他更大的活动空间。如果单纯比较两个赛季,那么可以看出围绕“锋线炮台”这一角色的发展非常明显。但问题随之而来——这样的改变是否足够?

“再创新高:你是否准备超越马健的传奇?”

熟悉他的粉丝知道,美国NCAA环境下,对王俊杰进行了很大力度减法。刚进入公众视野时很多人把他与丁彦雨航相提并论,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控球能力的大型小前锋。而在世青杯期间,他以面框冲击令人印象深刻,有着自我运控推进并完成攻击能力,因此成为国青队重要成员之一。但是,目前这种机会似乎不复存在,由于战术安排限制,其处理篮球权限有限,也缺乏发挥自己优势的平台。在最近几轮比赛里,我们鲜少见到类似面框突袭或自主发起进攻等画面出现。

NCAA教练们希望简化打法,将其塑造成蓝领工具人的形象,这无疑影响了他的成长历程。此外,今年虽然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上場时间增加,但多是在垃圾时间才能实现超额使用量。有些时候即便状态良好,却仍需等待自己的机会,更何况常因比分悬殊而无法展示真正实力。不幸的是,这是现实带来的挑战,同时也是考验年轻选手素质的时候。例如,与孟菲斯交手那日虽输掉赛事,但短暂登场贡献6份成绩,没有辜负团队信任,引起大家关注。”

(文/br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