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讯 近日,中国足协公布了2025赛季职业联赛准入第一批完成债务清偿俱乐部的名单,共有41家俱乐部上榜。然而,三家中超、六家中甲和四家中乙俱乐部未能通过审核。马德兴在文章中指出,对于无法解决欠薪与欠债问题的俱乐部,中国足协以及中国职业足球管理部门并没有提出具体有效的应对措施。

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并非只有中国职业联赛存在欠薪现象,但各国及地区的足球协会都有相应规定,以确保及时处理此类问题。例如,在欧美国家,如果球员连续三个月未收到正常工资,根据国际足联相关规定,他们便可成为自由身,可以自行选择离开。而如果球队不能满足比赛出场人数最低要求,将直接被取消参赛资格。

足协需明确举措应对俱乐部欠薪问题,马德兴呼吁痛下决心解决困境

这些国际规则同样适用于中国足球。但目前的问题是,我们总是过于注重“面子”,担心某个俱乐部因拖欠薪资而被禁止参赛会损害整个联赛形象。今年早些时候,一批参与假球和赌球行为的球员受到禁赛处罚,这些受罚者显然咎由自取。然而,另一方面,许多涉事人员因为无法从俱乐部获得正常收入而铤而走险,相当一部分违规违法行为都是由于缺乏工资所引发。那么,与其说这些负面影响来自于俱乐部联系不良记录,不如说源于他们长期以来积累的不公正待遇。

足协需明确举措应对俱乐部欠薪问题,马德兴呼吁痛下决心解决困境

马德兴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关键还是在于“敢不敢”和“做不做”的决策。如果真心希望改善中国足球的发展,并愿意采取果断行动,那么很多困扰我们的难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因此,要解决当前频繁出现的欠薪与债务危机,其实也需要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