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讯,近日,81岁的徐根宝带领上海队参加三大球运动会,并最终获得亚军。《新民晚报》对徐根宝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每场比赛中,徐根宝的大嗓门始终贯穿全场。在男足决赛当天,他站在主席台上,通过两层看台激情指挥,即使现场有超过6000名观众,他那清晰而强劲的声音依然响亮可闻。“传,把球传好!”“回去,接应!”“跑起来啊!”对于熟悉他的上海媒体来说,这样的情景已经司空见惯,但对外地同行和现场观众而言,却是一种新鲜体验:这位80多岁的老人真是令人敬佩。
“要出球星。”这是徐根宝到长沙后提及最多的一句话,其频率远超了“拿冠军”。虽然参赛需要重视成绩,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并没有表现得过于功利。出征之前,他设定了三个目标:“出人才,有风格,勇夺金”,其中人被放在第一位。从2000年开始专注青训工作的他,在这些年里经历并思考了许多。他认为,中国足球之所以难以崛起,说到底还是缺乏优秀的人才和明星球员。
大家都知道,从他的基地走出了武磊。这位身材矮小的小将能够成功,是因为得到了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培养。作为中超联赛历史最佳射手、中国国家队进球队员以及西甲留洋代表人物……这一切成就虽已显赫,但在徐根宝看来仍不够。他表示,在过去十几年间基地确实涌现出了像武磊这样的尖子选手,但还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球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全国三大球比赛中,由蒯纪闻担任队长,并荣获赛事最佳射手。他前五场均有进账,共计六场打入九个进球,同时也通过卓越的组织能力助攻队友,无论是在技战术水平还是比赛气质方面,都展现出了未来潜力股所具备的特质。
作为上海足坛教父级人物之一,对于青训领域无疑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网络上常有人或因误解、或怀恶意,对他的培养模式进行猛烈抨击,更有人指责他沽名钓誉。但实际上,这是毫无必要争辩的问题。从2000年起进入训练基地的小孩基本都是10岁左右,他们固然不是完全没有基础,包括武磊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如果仅凭那一点点天赋,而未能经过系统化挖掘与培训,那么他们日后的发展又将如何呢?
XU 根 宝 的 精 力 毕 竟 有 限 , 他 必 须 着 重 于 2025 年 粤 港 澳 全 运 会 上 的 球 员 。 心心念念想用 “ 最 后 一 金 ” 来结束自己职业生涯的他至少明年,还会如昔日般精神焕发地继续奋斗下去。